4月19,东北烘焙龙头桃李面包(603866.SH)披露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0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99亿,同比下降14.20%;归母净利润8403.72万元,同比下滑27.07%;扣非净利润为7911.8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0898.95万元下降27.41%。

环比来看,桃李面包下滑趋势未止。一季度营收环比下降16.57%,归母净利润降3.44%,扣非净利润降4.75%,净利润已经连续3个季度环比下降。
从市场开发来看,东北和华东仍是公司主要战场。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数据显示,东北地区营收最多,达4.69亿元,占营收总额的39.05%;其次是华东地区,营收3.86亿元,占比32.14%。
经销商方面,截至一季度末共有953家经销商,各地区总计同比增加114家经销商,同比减少143家。其中,公司在华东市场一季度减少32家,华南地区减少6家。
近年来,作为曾以“中央工厂+批发”模式横扫全国、年入超60亿元的“短保面包之王”,桃李面包正陷入“中年危机”的争议当中。
2024年,公司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下滑。该年营收同比下滑9.93%至60.87亿元,系2015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归母净利润已连续四年出现下滑,由巅峰期2020年的8.83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5.22亿元。
面对现制烘焙的冲击,2019年~2024年,桃李面包毛利率已从39%降至21.97%。
令人担忧的是,桃李面包的研发投入2024年暴跌31.84%,研发费用率仅0.38%。2025年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470.66万元,较上年同期的873.46万元下降46.11%。研发费用的大幅下滑,容易应发市场对公司创新能力的担忧。
近年来,烘焙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达利食品、盼盼食品、曼可顿、嘉顿等品牌纷纷推出短保产品,好利来、味多美等现烤面包品牌也分流了桃李面包的大量潜在用户。
财报显示,2024年,桃李面包的面包及糕点的销量为33.15万吨,库存量为856吨。而在2023年,上述产品销量为37.75万吨,库存量为716.8吨。综上,2024年桃李面包销量比2023年少卖4万吨。
二级市场上,自2021年起,桃李面包股价已经连续5年下跌,目前市值95亿元,距离历史高峰期市值缩水更是近300亿元。
来源:读创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