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营养健康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

  为深入探讨营养健康食品产业的新趋势、新机遇与新挑战,日前,第八届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高峰论坛在CFEC2025中国(平谷)食品直播电商选品大会暨桃花美食消费季期间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营养健康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北京平谷,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交流政策方向,分享技术创新经验,分析市场前景,充分展现了我国营养健康产业加速发展的澎湃动力。

高位统筹政策引领,营养健康产业迎来加速发展

  “发展营养健康产业,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题中之义。营养是健康的第一基石,而食物是营养的载体。发展营养健康产业,也是供给侧的高质量升级。”中国食品报社党总支书记、社长黄国胜在致辞中指出,营养健康食品产业需秉持全生命周期、全人群全方位的发展理念,深刻洞察并把握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市场机会,精准契合国民的营养健康消费需求,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研发生产出更多营养健康食品。这既是积极响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能释放消费潜力,增强消费意愿,创造更多的有效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原司长高延敏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部署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相关内容。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这些文件都强调营养安全正在成为人民健康的重要着力点。营养食品与健康密不可分,通过合理、均衡的营养吸取,可以充分保障人们的健康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良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导致了肥胖和超重问题日益突出。为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问题,切实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自去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实施“体重管理年”;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明确提出“健康体重是全民健康的核心指标”,并将体重管理纳入慢性病防治的核心策略。会上,完美(中国)有限公司创新研究总监陈元瑶表示,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是常见的体重管理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肥胖与肠道菌群相关——肥胖引起肠道菌群变化,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肥胖菌群”通过增加全身炎症和小胶质细胞激活,影响迷走神经活动,从而间接影响下丘脑基因表达并促进暴饮暴食。因此,通过个性化补充益生菌、益生元实现个体的靶向菌群调节,从而达到减重效果,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

  “人民健康是幸福的首要指标,是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复兴的有力保障。要多方共同发力,加快发展营养健康食品产业,研发生产更多老百姓‘吃得到、吃得起、吃得好’的营养健康食品,满足百姓对‘吃得健康’的迫切需求。”黄国胜表示,《中国食品报》作为我国食品行业的主流媒体,创刊41年来始终扎根食品领域、服务食品行业,秉承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打造“一报、一网、两微、一端、多平台”融媒体矩阵,积极服务食品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发展,致力于成为食品全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幸福”鼓与呼。

激活银发经济新动能,多维保障营养食品安全

  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银发经济日益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其中,营养健康作为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核心支撑,受到各方高度重视。

  “当前,我国社会人口结构正经历深刻变革,老龄化加深,银发浪潮来袭,银发一族更加关注健康风险管控。基于此,老年食品成为刚需,开发老年营养食品正当时。”黄国胜说。

  市场监管总局认证检测司原一级巡视员刘先德介绍,银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老年消费结构升级,尤其是在食品和保健品领域。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银发经济的发展,政策涵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消费环境优化、科技赋能银发经济等多方面内容。在鼓励企业开发适老食品、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还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引导资本投入,推动银发经济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在保障老年食品安全方面持续发力:一方面,在生产环节加强许可管理和风险防控;另一方面,在流通环节严打虚假宣传与非法添加行为。以“守护夕阳红”等专项行动为代表的整治举措,遏制了保健品市场乱象。同时,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和科普教育,如《老年营养食品通则》初步界定“老年食品”的范畴与营养标准,推动行业朝更加规范、科学的方向迈进。

  多年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推动全民减盐,“三减三健”行动带来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7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第二阶段启动,其中,“减盐”专项行动要求,建立完善的减盐支持性环境,确定以餐饮从业人员、中小学生、家庭主厨等重点人群,以食堂、餐厅、学校、社区、超市为重点干预场所,加强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健康行为执行力度。大会现场,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普代言人董静号召观众“健康膳食从减盐开始”。董静表示,已有明确证据显示长期高盐、高钠饮食会给人体带来一系列危害。去年,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等11家学术组织和机构联合编制的《中国低钠盐推广应用指南》正式发布,这份全球首部正式发布的低钠盐专业指南明确表示低钠盐适合我国人群食用,尤其适合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的人群长期食用,推广低钠盐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中盐集团不仅积极组织开展“健康中国 减盐行动”主题宣传活动,也通过此次大会向全社会发出“健康换盐”倡议——为了全民健康,呼吁个人、学校、医院、养老院、工作单位、餐饮业及食品企业等公共用盐机构,在烹饪和加工食品时使用低钠盐。“倡议媒体同仁加大宣传推广,引导社会进入低钠消费时代。愿我们共同携手,大力推广低钠盐,守护人民健康,共筑健康中国。”董静说。

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伴随着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为营养健康企业提供了更高效、更可靠的生产制造手段,从原料到成品全过程可监控可追溯,行业发展日趋数字智能化。高延敏表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营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推动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高速发展,去年中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规模已突破6500亿元,进入爆发增长期,预计行业规模在2027年将达到8000亿元。”尚普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邓新宇在会上发布《中国营养健康食品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时说,面对激烈竞争,企业要做大自身优势、建立品牌壁垒,防止内卷化竞争。

  知名数字经济学者、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表示,未来5年,AI领域最重要的趋势是从以记忆、分析、推理为主的内容智能转换到以行动、环境感知和多体协作为主的行动智能,包括基因组学分析、影像组学分析和动态疗效预测在内的AI+精准医学突破,包括风险预测、行为干预和公共卫生监测在内的预防医学范式转变,以及包括跨境数据共享、远程手术协作和资源优化配置在内的全球健康协同网络等人工智能与健康行业的融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刘先德同样认为,未来,老年食品、保健食品的发展将呈现出更加鲜明的趋势。在智能化方向,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产品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例如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为其推送合适的产品并提供在线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

  近年来,由利用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藻类蛋白、植物蛋白和动物细胞培养蛋白来替代传统的畜禽养殖中得到的动物蛋白而兴起的替代蛋白受到行业关注。《“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对此,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教授、中国轻工业植物基食品绿色低碳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文涛介绍,在粮食供给紧平衡、全球蛋白质缺口超过4000万吨的当下,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已是必然趋势,替代蛋白产业也在此背景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其生产效率和能源转化率高、环保、健康、可持续等特点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在食品感知技术和食品组学的不断发展下,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成为替代蛋白开发的重要支撑。

  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到2035年,替代蛋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900亿美元,其中,我国替代蛋白市场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北京元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清华大学博士肖奕博介绍,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单细胞生物之一,含有叶绿素a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统称为微藻,这种微小的藻类群体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藻多糖等营养成分,在人类营养、化妆品原料、土壤修复等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开发价值。微藻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不高、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且产品多为初级原料,在现代化工业技术支持下,元育公司打造的基于单细胞生物育种的微藻工厂大大降低了微藻的生产成本,实现了无废弃物的零排放,并由此开发了全球第一杯可商业化的微藻奶,实现了无已知过敏原、低热量的植物奶的突破。

  高延敏建议,应尽力开发各类优质营养健康食品,争取每年优质食品的市场占比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于优质食品的一致性非常在意,对品牌的忠诚与否就在于此。优质的营养健康食品会带来品牌的快速成长,会带来更大的市场份额,当然也会不断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品牌底蕴越深厚、越卓越,企业的整体实力才能越来越强,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步伐才能更快。

(刘天助 罗 晨)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