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亮点纷呈

保障更强 质量更高 合作更广

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亮点纷呈

本报讯 (记者徐建华)4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简称“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央宣传部、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发布会上用“6个更”概括2024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进展情况。

知识产权制度保障更强。建立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有序推进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新一轮修改,积极探索国家层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

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更高。全年授权发明专利104.5万件,核准注册商标478.1万件,登记著作权1063.1万件,认定地理标志产品36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125件。《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位居全球第一位,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稳居世界第三位。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我国拥有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更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完成全国27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134.9万件存量专利盘点和价值分析。开放许可专利超1.5万件。全年专利转让许可备案61.3万次,同比增长29.9%。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3.3%。专利密集型产业(2023年)增加值达到16.87万亿元,占GDP比重达13.04%。版权产业(2023年)增加值达到9.3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7.44%。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超过9600亿元。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更大。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查办知识产权违法案件4.4万件。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案件7.2万件,指导管理的调解组织受理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件近14万件。各级版权执法部门查办实体市场侵权盗版案件3219件,删除侵权盗版链接362万条。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提升至82.36分,再创新高。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更优。全国34个城市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建设28个重点产业专利专题数据库。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达到483家,全国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增至367个,在15个省份实现地市级服务窗口全覆盖。

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更广。推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功缔结《知识产权、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条约》《利雅得外观设计法条约》。深度参与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中欧、中国—东盟、中非等机制性合作,推动金砖国家知识产权合作升级扩容。积极落实有关地理标志国际协定,推进“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地理标志交流与合作。

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稽查专员嵇小灵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始终坚持打建并举,在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狠抓违法案件查办的同时,注重执法办案与建章立制的协同推进,不断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制度规范方面成果丰富:强化严格履职方面,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市场监管领域知识产权案件案由规定(试行)》,实现案件管理的分类指导和精细化运转;提升执法规范化方面,制定《商标侵权案件违法经营额计算办法》,出台《商标行政执法证据规定》;创新执法方式方面,出台《关于牢固树立监管为民理念 推行服务型执法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执法新模式。

嵇小灵还表示,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打击网络销售侵权假冒商品,近年来持续组织全系统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治理,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致力于维护网络市场秩序和良好消费环境。特别是针对网络售假呈现出的专业化、隐蔽化、科技化的新特点,秉持规范与发展并重,健全完善执法机制,探索创新执法方式,打击网络销售、直播带货中的侵权假冒违法行为。2024年,在打击网络销售侵权假冒商品方面开展了4方面工作:聚焦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展开专项打击,深入开展“2024年网络市场监管执法保障安全专项行动”和“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共同查办知识产权违法案件4.4万件,其中移送司法机关1311件;组织开展全国侵权假冒伪劣商品统一销毁行动,累计销毁服装鞋帽、化妆品、烟酒等侵权假冒物品3300吨、货值3.3亿元;积极推动行业自律,组织81家电商平台签订《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自律公约》;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