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福州4月30日电(刘默涵)潮涌东南,数字浪潮激荡八闽大地。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发源地,福建正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支点,撬动水利治理的深层变革——从传统经验驱动转向智能分析引领的智慧化转型,实现“治水”到“智水”的跨越。
在九龙江北溪水闸,数字孪生平台实时监控流域水情变化;在溪源溪防洪工程中,智能系统精准调度水库泄洪;在棉花滩水库,千库联调助力跨区域协作削减洪峰……
这些实践不仅让千年水脉有了数字化的“智慧管家”,更推动福建水利在防洪保供、灾害防御等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是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丰枯双控守护生命之源

九龙江北溪水闸调度中心。新华网 刘默涵 摄
步入福建省九龙江北溪水闸调度中心,只见宽大的屏幕上,跃动着三维流域模型、实时监测数据与智能调度指令。与现实世界一一对应的九龙江北溪流域虚拟仿真画面,勾勒出数字孪生技术与现代水利工程深度融合的智慧水利新图景。
九龙江是福建省仅次于闽江的第二大河流。北溪作为九龙江主流,承载着流域内数百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重任。
“北溪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丰、枯水季节径流量相差悬殊。”福建省九龙江流域中心副主任林建洪介绍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厦漳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供水安全,成为单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以技术创新、智慧管理,寻求流域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是九龙江流域中心交出的时代答卷。

九龙江北溪水闸外景。新华网 刘默涵 摄
2022年10月,“数字孪生九龙江北溪”作为水利部首批94个数字孪生先行先试的试点项目之一正式启动。平台以“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为核心功能,以北溪水闸至浦南站25公里河段为重点,整合了L1至L3级三维地理空间数据,包括50平方公里三维倾斜摄影、南北港水闸BIM模型,并接入135处水位、雨量、流量监测设备,构建了覆盖流域防洪、水资源调配、工程管理的全链条智慧体系。
“通过数字孪生助力,我们在管理上不仅实现了‘水够’,还实现了‘水好’。”九龙江流域中心副总工余启成说,通过水资源智能化精准管理,单位将有限的水资源合理有效地分配给龙岩、漳州和厦门的用水户,同时实现流域枯水期、水污染事件水资源应急调度快速响应,为流域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更好地服务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九龙江北溪水闸南港。新华网 刘默涵 摄
“试运行以来,我们大幅提升了北溪流域防洪调度、水资源配置能力。”余启成举例说,2024年6月15日至17日,龙岩市遭遇强降雨,九龙江北溪流域水位、流量激增。数字孪生九龙江北溪平台通过5公里×5公里网格化降雨预报数据,实时追踪流域降雨动态,结合水文模型推算上游来水与区间产流数据,每小时滚动更新洪水预报成果,通过智能化调度,精准控制闸前水位,实现泄洪与蓄水的动态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凭借在防洪调度和水资源配置中的卓越成效,于2024年成功入选水利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十大样板。
智慧大脑构筑江河屏障
数字孪生既保障了工程安全,又兼顾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成功实现防洪与兴利双赢,在福建,这并不是个例。

溪源水库航拍图(资料图)。新华网发(吴佳琦 供图)
溪源溪,是福州市闽江下游南港的一条小支流,河长43公里,流域面积208平方公里。看似“平平无奇”的它,却是福州的暴雨中心区,洪水暴涨暴落,易发山洪。
作为典型的“小流域、高灾害”区域,溪源溪流经闽侯上街镇、福州高新区,沿途汇集福州大学城的涝水,曾在2005年“龙王”台风、2007年“圣帕”台风期间引发严重内涝。
“为系统性解决传统防洪手段的局限性,我们于2022年启动了溪源溪小流域(溪源水库)数字孪生平台试点建设。”福建省溪源水库管理处主任黄为民说,该项目是福建省落实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首批试点。

工作人员操作溪源溪小流域(溪源水库)数字孪生平台。新华网 刘默涵 摄
打开溪源溪小流域(溪源水库)数字孪生平台,虚拟的溪源溪与真实水流同步奔涌,每一处水位变化、每一条气象预警都实时映射。平台集成实时雨情、水情、气象预报数据,并叠加水库、关键节点的断面水位、周边经济社会信息,形成多维度动态监测网络。
“通过融合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技术,溪源溪数字孪生平台实现了感知、预报、调度、决策的全流程智能化。系统可动态模拟不同降雨强度下的洪水演进过程,精准生成最优调度方案。”溪源水库水情信息科副科长吴佳琦说,依托该系统的“数字模拟+实战操作”模式,溪源溪流域在2023年至2024年汛期,成功抵御了3场台风和数场强降雨。
如今,溪源溪小流域(溪源水库)数字孪生项目已全面接入数字孪生防汛(千库联调)系统,后者是福建省重点打造的水利“智慧大脑”。

溪源水库外景。新华网 刘默涵 摄
数字孪生防汛(千库联调)系统建设方、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申友汀介绍说,该系统整合福建地区3522座水库、1645条堤防、2450座水闸等全域水利设施数据,围绕台风、暴雨场景,贯通“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全链条,通过气象数据预测降雨量,自动生成水库入库流量曲线,结合实时水文数据,动态推演不同调度方案,快速输出风险可控的决策指令。
数字孪生防汛(千库联调)系统的实战价值,在跨区域协作中尤为凸显。2024年“6·9”暴雨洪水期间,广东韩江流域遭遇1964年以来最大洪水。关键时刻,地处上游的福建棉花滩水库依托数字孪生防汛(千库联调)系统,通过预演模型精准计算削峰方案,最终削减洪峰流量50.2%,避免汀江与梅江洪峰叠加,极大减轻了下游广东地区的防洪压力。
数字孪生重构水治理范式
数字孪生水利是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来自水利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了数百处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等新型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
水利部提出,到2027年,推进具有防洪任务的已建大型及防洪重点中型水库、大型水闸、国家蓄滞洪区数字孪生建设,迭代优化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先行先试建设成果,促进数字孪生工程与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初步建成运行管理智能应用体系。
作为数字中国建设发源地的福建省,多年来坚持边建边用边迭代,加快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这其中,数字孪生九龙江北溪及福州溪源溪小流域(溪源水库)数字孪生先行先试项目,以及数字孪生防汛(千库联调)平台,正是福建水利人奋进征程中的一道缩影。

福建数字孪生防汛(千库联调)平台城镇二维预演(资料图)。新华网发(福建省水利厅 供图)
当前,福建正试点开展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工作,依托数字孪生防汛平台、水利数据中心等信息化基础,搭建福建数字孪生水网(闽江口区域)先行先试平台,共享共建福建水利系统以及工程管理单位在闽江口区域内的水雨情、工程监测、水安视频等感知数据,研发闽江口区域水网优化调度等专业模型,补充区域L2级水网地理空间数据,开发水资源配置、水旱灾害防御等先期水网业务应用。
福建还积极推进重大水利工程配套数字孪生建设工作,推进数字孪生龙门滩引水工程实施建设。联合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开展数字孪生技术试点,推动数字孪生技术与水电站场景融合应用,建设水口电站数字孪生系统。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福建已基本实现全行业“一屏管水”、全社会“一屏看水”。
福建省水利厅厅长叶敏表示,福建将加快编制福建水利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不断完善“千库联调”系统,完成闽江口区域数字孪生水网建设任务,持续打造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助推水利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黄岗水库运管人员在查询当日水质情况(资料图)。新华网发(福建省水利厅 供图)